博鱼体育平台-英格兰硬战挤入强,实力再次得到验证
政府怎样破坏消费者主权
导读?
国家干预主义对自由市场机制的破坏,使企业被官僚管理人员而非真正的企业家所把持,导致了厂商对消费者利益的日渐麻木。
文/伯尔·拜伦德
译/禅心云起
人们容易陷入“成本加成”法的陷阱。也就是说,把消费品价格当成是生产成本的函数。不幸的是,世界各地MBA学生通常学到的,都是成本加成定价法。关于商业和经济的官僚主义视角,因此得到了强化。
生产成本并不决定价格
价格不是成本的结果;其实颠倒过来才对。实际上,价格和成本甚至不是由同类经济参与者所“设定”的。价格最终由消费者对提供给他们的商品和服务的评价而定。对每个生产任务而言,成本是一种基于生产者判断的选择。换句话说,价格不是由企业家及其麾下企业所设定——而是由他们发现。另一方面,成本由生产者承担——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成本,是因为预估成本低于最终财货在公开市场上获认可的预期价格。
因此,关于生产什么还是不生产什么的关键选择,企业家首先要根据对最终产品可以收取什么价格(消费者价格)的预期,其次要根据他是否能以足够低的成本生产该产品从而(使他的成本选择)划算。
因此,应用成本加成法的商业企业,逃避了企业家精神。他们所做的,是把成本当成给定,“选择”(使用简单算术如成本加15%利润)贴上价格标签。虽说简便,这种方法为公开市场上的商业失败埋下伏笔。十分显然,基于成本的价格最终要么太高,不能满足足够的客户,要么太低,错失可能的利润。通过成本加成,把事情做对的机率极小。
政府授予垄断权力存在的问题
但是,这个规则有两个例外。一个例外是干预主义,也即,企业在受管制的市场中经营。受管制市场与开放自由市场不同,因为在进入方面有人为障碍:受管制市场重新分配了商业业务的成本,强制某些进入者付出代价,从而保护另外一些现有企业。换句话说,新企业愈来愈少,竞争愈来愈不激烈。
在干预主义下,商业企业并不总需要发现准确的消费者价格,因为来自于新企业家挤入市场的威胁要小于以往。因此,成本加成法可能奏效,特别是,倘若所有现有企业,或最受保护的现有企业,由得到同类管理培训的经理来运营管理。竞争就难以损害他们在自由市场中的定价决策。
另一个影响较小的例外,涉及多样性或范围经济性:有盈利充足的现成成本结构的现有企业,增加了类似(甚至替代性)商品的额外生产线。在先前类似商品销售贴近消费者对这种商品评价的程度上,企业的成本结构可能与消费者评价充分一致,从而允许简便使用成本加成法(使用先前商品所被发现的相同加成)。
即令如此,不采取“价格第一,成本第二”的适当企业家方法,该企业仍会错失可能的利润。事实上,从企业家视角来看,在原有商品供应上,对于一名经理来说似乎疑问不大、风险较低的额外供应,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灾难性行动。
当经理和官僚取代企业家
干预主义“混合经济”中的大企业,通常由没有多少企业家监督的经理来运营管理。上述意义上的企业家才能,只限于企业的创业成长阶段,然后被降格为股东的被动持有,这些股东的主要利益在于企业法人(公司)名义的持续盈利。在像技术这样高度创新的市场中,经理必须推出那些需要新生产流程的新产品,从而扮演企业家的角色。例如,苹果电脑决定生产iPhone必定是企业家性质的——不是因为史蒂夫·乔布斯想摆脱成本加成的算术,而是因为对这种新款商品而言,缺少任何可用的信息。
换句话说,只有当市场上没有创新(活力)时,即在具有高进入壁垒的干预性市场中,成本加成法才“有效”。且即便如此,它也受到(有限的)企业家判断的约束——成本加成法实际上只有当计算之价并不超乎寻常之时才被企业使用。
使用成本加成法从而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一个最新例子,就是进口货物价格随汇率波动而变化。在没有进入障碍(但保持波动汇率)的市场中,美国商店中的消费品价格不会随美元走弱而上涨,反之亦然。
例如,爱尔兰草饲料黄油的生产商,如果作为企业家性质的企业来经营,他们首先预估其产品的消费者评价,然后为偏好数量选择适当成本结构。由于国内消费者对黄油的评价,不会随美元走强而改变(至少短期内不会),预期销售的适当价格保持不变。
换句话说,在自由市场中,我们不会看到商店零售价格反映汇率波动。然而,我们看到价格反映汇率波动,至少是为了应付汇率的明显和持续波动,尽管通常出现滞后(这暗示生产者多少不完全依赖成本加成法)。相形之下,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家性质的企业,会调整唯一真正可变的东西:产品的成本结构。他们不大可能提高价格。
使用成本加成作为定价法,即便只是经验之谈,症结要么是缺乏真正的市场力量,要么是管理层的判断不佳。在自由市场上如果运用该法,市场参与者将很快被迫退出。它看起来似乎合理的唯一理由,在于市场并不自由,不理解市场的商业活动者因此可以逃过一劫。事实上,成本加成法依赖于真正市场定价的倒错,并将生产组织运作的权力交给企业官僚。而消费者欲望的满足则被置于次要地位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